九游娱乐(NineGame)-官方网站

i1pcban.jpg i1pcban.jpg

新闻资讯

卫星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4-11-09 

分享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卫星制造生产成本降低助力低轨卫星互联网快速落地。1)卫星柔性智能化生产线:从总体来看,卫星设计和制造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生产线由单件小批量手工生产升级为高度自动化生产,模块化生产,提高运营速度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更加低廉;

  1)卫星柔性智能化生产线:从总体来看,卫星设计和制造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生产线由单件小批量手工生产升级为高度自动化生产,模块化生产,提高运营速度的同时实现制造成本更加低廉;

  2)公用平台及模块化平台:从卫星平台来看,基于卫星公用平台及模块化平台的设计可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卫星可靠性。根据美国宇航公司估算,研制并使用模块化卫星平台技术,卫星成本将降低29%;

  “我可以在九游娱乐上玩什么类型的游戏?”

  3)技术进步:从卫星载荷来看,多波束天线的使用可以减小系统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工业级元器件替代:小卫星制造中部分元器件可使用工业级元器件替代宇航级元器件以降低成本;

  5)火箭回收及一箭多星:通过一箭多星和火箭回收技术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发射成本。卫星成本的下降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通信卫星需求,推动通信卫星发射数量增长。

  国内卫星通信服务属于高度管制行业,需要获得工信部运营牌照才能展开相关经营活动。目前国内拥有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牌照的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国内拥有第二类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牌照的仅有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信数字媒体网络有限公司。其中中国卫通作为航天科技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卫星通信本身具备覆盖广的特点,近年来正向低轨化,高通量,小型化方向发展。

  低轨卫星星座优势明显,成为卫星通信发展新趋势。相比于地面通信,卫星星座通信可实现广域无缝隙覆盖,成本优势明显;相比于中高轨卫星,具备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根据UCS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1日,低轨卫星数量达4700颗,占比86%。虽然低轨卫星需要通过组网实现全球覆盖,卫星数量需求多,组网和控制切换等相对复杂,但仍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卫星通信技术。

  高通量卫星具有技术升级、频段拓展、轨道开发三大特征。高通量卫星(HTS),也称高吞吐量通信卫星,为了实现吞吐量的提升,高通量卫星具有3大特征:1)技术升级,通过多点波束、频率复用、波束增益等关键技术提升卫星容量;2)频段拓展,传统使用的C、Ku频段逐渐饱和,高通量卫星逐渐向更高频段(Ka频段、Q/V频段)发展;3)轨道开发,GEO占主流,但资源接近饱和,LEO卫星成为行业新热点。

  提速降费,高通量卫星通信应用迎来普及黄金期。传统通信卫星受限于频段资源限制,传输速度往往在Kbps级别,与地面4G网络100Mbps的水平相差甚远。但高通量卫星采用多点波束、频率复用技术以及更高频宽,可以提供媲美于地面通信的数据服务。除了速度,影响卫星通信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昂贵的价格,随着高通量卫星不断扩容,短期已经供给过剩,价格处于下降通道。根据罗兰贝格数据,2016-2019年,高通量卫星通信价格的降幅普遍在30%-60%,预计未来卫星通讯费用将进一步下降。对于下游用户来说,更便宜的价格将增加卫星方案的使用频率。

  我国将重量在200kg左右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微小卫星主要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功能密度高、性价比高、可进一步组网,以分布式星座形成“虚拟大卫星”,实现大范围、实时的通信和对地观测。

  卫星小型化趋势愈发明显,成为低轨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微小卫星在通信、遥感、导航等领域迅速发展,已成为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在非同步轨道卫星中,微小卫星占比最高,已成为低轨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9~2021年全球微小卫星数量达1684颗;预计2025年前,我国小卫星或微小卫星需求达1664颗。

  军用卫星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现代战争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综合对抗的特点,信息化战场趋于多维和扩展,需要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对抗和网络对抗。军用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容量大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战场信息传输需求。

  目前,美军重点发展的新一代军用卫星通信系统是“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通信系统。SpaceX“星链”计划——巨型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在俄乌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一代的低轨道卫星容错性高,只有在所有卫星均被攻击时整个系统才会瘫痪,在信息化作战时代,“星链”的价值不容小觑。同时,SpaceX还依托“星链”的技术及发射能力,发布为政府、国防和情报部门服务的“星盾”卫星项目,具备通信、导航、遥感等基础功能,同时可提供数据加密传输、战场信息感知等多项服务。此外,欧盟将建设IRIS2宽带卫星网络用于军事、政府和公众用途;日本也将出于自卫目的建设“卫星集群”系统。

  为了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取得胜利,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并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抗干扰、抗截获技术。这将为我国提供重要的军事支持,确保战场信息传输的安全和可靠性。

  1)个人用户: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初,全球27亿人口尚未接入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可为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提供宽带上网服务,重点解决偏远地区30%~40%人口的宽带上网问题;与地面移动网络的服务价值链相比,卫星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减少运营和业务支持成本,提供全球互联网服务。

  2)航空平台接入:航空机载通信逐渐由空对地通信(AirtoGround,ATG)向卫星Ku/Ka频段过渡;

  3)航海平台接入:传统海事卫星服务的带宽非常小,只能满足应急需求,无法承担宽带互联网的应用,海上宽带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通信卫星在海事领域的使用;

  4)能源平台接入:在通信基础设施落后的偏远地区进行能源勘探和开采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的支持,但光纤等地面基础设施很难到达这些偏远地区,卫星通信在很多情况下是唯一的通信方式,卫星互联网的介入对于能源勘探和开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推动了卫星通信市场的快速增长。未来,卫星通信将面临以下发展机遇:

  卫星通信将更加高效和可靠。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未来卫星通信将更加高效和可靠,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并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卫星通信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未来,卫星通信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和通信方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卫星通信将更加普及和便捷。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未来卫星通信将更加普及和便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卫星通信服务,并且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卫星通信将迎来更多的商业应用机会。未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商业应用机会也将不断增加,例如在航空、海洋、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中国通信卫星发射数量或将迎来高速攀升。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建设航天强国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并扩展通信卫星应用领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加速了中国通信卫星发展进程。此外,各省市也积极推出各项针对通信卫星的卫星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及商业运营等方面的政策,助力卫星互联网快速落地。

  2023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859亿元,预计到了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57亿元。

卫星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1)

  欲了解更多关于卫星通信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卫星通信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汽车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 英特尔发布第一代车载独立显卡 汽车芯片向高端化加速迈进

  2024RISC-V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 上海RISC-V车路云协同1.0验证示范系统发布

  2024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清华太极-Ⅱ光芯片训练面世